信息网_www.520link.cc

爱链网_信息网 > 湖南信息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半年考:初战告捷 后端处理待加强

网络整理 2020-02-12 17:34

1月2日,上海市垃圾分类半年执法“成绩单”出炉。2019年7月-12月,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5546起(单位5085起、个人461起),其中未分类投放案件占案件总数58.9%。

从盛夏到寒冬,立法半年,“垃圾分类”从一个全民热议的新名词变成大部分上海人的生活习惯。2019年11月,上海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对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效的评价是:好于预期。

但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来说,“定时定点”的矛盾、志愿者何时撤离、违规处罚是否到位、湿垃圾量飙升如何处置等问题,亦成为这座城市在垃圾分类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道关卡。

在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目前上海垃圾分类可说是“初战告捷”,但能否长久保持、实现成功,还有待观察,“至少要等到明年夏天,甚至三五年后。”

“超出预期”的半年

12月底,上海的大街小巷已少见“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内张贴的分类指引、投放规定、“红黑榜”,以及新建起来的垃圾箱房。

62岁的侯阿姨居住在徐汇区田林十二村,两年前退休后,便主动成为了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每天下午4点不到,侯阿姨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田林十二村59号垃圾箱房前。在非投放时间的两个小时,她要负责两个垃圾箱房的看管工作。

侯阿姨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实行之初,居民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都不习惯,大量垃圾堆放在垃圾箱房外,只能靠志愿者来分拣。

“现在时间长了,大家都自觉按照规定投放了,也知道干、湿垃圾分好类拿下来了。”侯阿姨说,与半年前相比,如今志愿者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2019年7月1日,一纸条例将上海带上垃圾分类的“快车道”。

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宋慧记得,2011年,爱芬环保第一次尝试在上海寻找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时,多次被拒绝。“很多小区的负责人跟我们说,上海很早就推广垃圾分类,但至今都没有成功的。垃圾分出后还是混装混运,没有意义。”

后来,仅有169户居民的静安区扬波小区答应让他们试试看。九年下来,爱芬环保累计为上海309个小区提供了垃圾分类的解决方案。但对上海数量庞大、规模不一、类型混杂的17000多个小区来说,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垃圾分类这半年下来,可能相当于我们以前在一个街道推动两三年才能做到的。”宋慧说,效果确实“超出预期”。

“宣传动员的效果、垃圾的分类率和分离率,是超出预期的。”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说,目前上海垃圾的分类率约为70%至80%,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按照原来的预想,半年能实现50%的分类率就不错了。

但最难的是,如何解决仍未完成分类的20%至30%,“这部分还会反过来影响前面百分之七八十中不稳定的部分,导致分类率出现反弹,甚至退回50%也有可能。”

定时定点的“麻烦”

侯阿姨居住的田林十二村是一个有2078户住户、常住人口6019人的老旧小区,设有6个垃圾箱房,实行早晚两个时间段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可以在规定投放时间内,使用二维码卡扫码打开箱门投放垃圾,只有管理员和志愿者的卡可以全天刷开。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在源头投放环节就与“定时定点”挂钩。

与定时定点同施并行的,是楼道撤桶。“以前上海很多小区在每个单元或者楼层设有垃圾桶,垃圾分类立法后,为了方便志愿者指导分类和监督实行,很多小区撤桶,将垃圾集中到规定的投放点来。”宋慧解释说,从此前情况来看,集中投放更有利于分类习惯和认知的养成。

2019年12月底,记者走访上海市静安、黄浦、徐汇、浦东等区的多个小区发现,“定时定点”是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标配”。

不同小区根据规模大小设有1-6个数量不等的垃圾箱房,投放时间多为早7点至9点、晚17点至19点两个时间段。非投放时间垃圾箱房上锁,有的智能垃圾箱房只在规定时间刷卡扫码开启。

居民也有不少意见。有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每天都“完美”错过垃圾投放时间,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步行数十分钟下楼扔垃圾。

黄浦区海悦花园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立法后,小区实行“撤桶”,规定垃圾必须在规定时间投放至小区的四个固定投放点。

有居民认为,定时定点和撤桶并不属于强制内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此仅表述为“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因此居民应该有选择是否撤桶的权利。

Tags:上海垃圾分类(4)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上海垃圾分类半年考:初战告捷 后端处理待加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