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链网_信息网 > 北京信息 > 正文
重大信号!1月新增贷款4万亿,企业部门占8成!社融增量超6万亿,宽信用持续见效
网络整理 2023-02-01 22:42(原标题:重大信号!1月新增贷款4万亿,企业部门占8成!社融增量超6万亿,宽信用持续见效)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人民银行特意在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加了一句“(这)是单月统计高点”。1月信贷社融“开门红”实现了。
2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月信贷社融增长实现“开门红”。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为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社融增量达到6.17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同样创单月历史最高。受信用派生走强等因素影响,1月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较上月末增加0.8个百分点,反映出宽货币的见效。
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也有反应。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快速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210215)收益率上行2.1个基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10017)收益率上行1.5个基点。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1月信贷社融全面走强,显示出前期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可以相信,一季度的信用扩张效果表现较好,宽信用会持续发力。不过,从信贷投放结构看,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居民消费需求仍显偏弱。下阶段,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
占全部新增贷款八成以上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3944亿元。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是单月统计高点,信贷多增归功于货币政策的靠前发力,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我们已经历了多轮‘宽信用’或是‘稳信用’,每一轮最终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毫无例外,这次也是这样,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下,今年信贷‘开门红’特征更为鲜明。”张旭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近4000亿元,但分部门看,住户部门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的增速都弱于去年同期,因此同比多增的信贷主要来自企业部门,尤其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较多。
企业部门新增贷款规模占全部新增的84.4%,创去年2月以来的新高。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345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9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近600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结束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少增的态势。虽然受疫情影响,企业对纾困资金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导致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大幅多增。但在逆周期调控加速发力背景下,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动力上升,表明对经济预期有所回暖。
“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为2.1万亿元,高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的1.7万亿元和2.0万亿元,且占比由2021年12月的30%上升至了53%,显示出金融支持实体企业投资的力度正在稳固。”张旭称。
不过,居民信贷投放依然相对疲软。2021年年初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居民中长期贷款多增幅度较大,造成了高基数,受此影响,今年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7424亿元,同比少增2024亿元。业内普遍分析认为,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居民住房贷款融资将继续维持偏紧态势,难以出现明显放松。
稳增长还需持续发力
信贷投放的走强,加之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多增明显,也令1月社会融资增量高达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远超市场预期。同时,社融存量增速不断企稳回升,当月达到10.5%,为2021年8月以来新高。
1月M2同比增速达到9.8%,为2021年3月以来新高。由于年初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充足,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金融机构会在一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之近段时间以来央行连续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强化逆周期调节,在贷款规模创新高背景下,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增强推高了M2增速。
据张旭解释,M2增速较去年末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金融机构信用派生的加速。此外,也受到了基数因素的影响,2021年1月不纳入M2的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该月M2形成了相对较低的基数,因此今年1月M2增速在此基础上较容易提高。
“1月份金融数据明显回暖既有政策刺激因素推动,也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根据往年经验,预计M2和社融增速难以维持持续性高增长,但仍有望维持在9%—10%区间内运行。”梁斯称。
温彬则认为,整体看,本月M2增速加快回升,新增信贷、社融略超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从金融数据上看,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改善,需求有所回升,但居民消费需求仍显偏弱。下一阶段,稳增长要继续扩内需、稳外需。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路径逐渐清晰,预计在3月结束购债后启动加息,并将适时启动缩表。我国宏观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023-02-01重大信号!1月新增贷款
- 2023-02-01冬奥会上,流量经济退潮
- 2023-02-01两部委会后煤炭跌价煤股
- 2023-02-01针对网络暴力的区块链分
- 2023-02-01春节红包,需要一场变革
- 2023-02-01央行等4部门:稳妥推进法
- 2023-02-01兰州银行开启“造富梦”
- 2023-02-01电商SaaS之觞
- 2023-02-012021年的消费金融:监管趋
- 2023-02-01大消息!“人民币计价”
- 2022-12-17重磅发声!一则传言搅动
- 2022-12-17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破
- 2022-12-1770城房价出炉!一线城市微
- 2021-03-23复旦大学教授:1978年到
- 2022-12-207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多
- 2022-12-20淡季提前!水泥疯狂不再
- 2022-12-21少见!2家基金官宣总经理
- 2022-12-21张烽:境内外数字藏品的
- 2022-12-21存款保险,为什么保险?
- 2022-12-2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 2023-02-01重大信号!1月新增贷款
- 2023-02-01冬奥会上,流量经济退潮
- 2023-02-01两部委会后煤炭跌价煤股
- 2023-02-01针对网络暴力的区块链分
- 2023-02-01春节红包,需要一场变革
- 2023-02-01央行等4部门:稳妥推进法
- 2023-02-01兰州银行开启“造富梦”
- 2023-02-01电商SaaS之觞
- 2023-02-012021年的消费金融:监管趋
- 2023-02-01大消息!“人民币计价”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