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520link.cc

爱链网_信息网 > 湖南信息 > 岳阳信息 > 正文

疫情期间,留学生需严防诈骗

网络整理 2020-08-06 00:04

  近段时间来,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被“假绑架”诈骗的新闻在留学圈又掀起新一轮“防诈骗热”。这次的“假绑架”案件中,诈骗犯先假扮“中国政府人员”骗留学生,称他们违反了某种法律(如签证有问题、需遣送回国等),要交付手续费解决问题,之后再对留学生在国内的家长声称孩子被绑架,需要交付“赎金”。澳大利亚警方表示,这次的案件中,中国家长共被骗了数百万澳元的“赎金”。在疫情期间,由于国内外沟通不顺、海外社会氛围紧张等原因,这类诈骗案出现得比以往更为频繁。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电话诈骗似乎很容易防范,但对于远在他乡的留学生以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情况却变得更为高发且可信度极高。在《环球时报》记者接触过的各国留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其中上当受骗、蒙受金钱损失的不在少数。

  留学诈骗暗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学生的签证问题下手。在美国加州留学的张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曾遭遇的一次骗局就是被告知自己的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参与一个重大跨国洗钱案件等,目前已经被警方通缉,一旦罪名成立将会被遣返、留下犯罪记录、赔款甚至被逮捕坐牢。“虽然这种理由在平时听起来非常荒谬,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在海外孤身一人,对当地的法律信息也并不太了解,情急之下很容易就掉入骗子的陷阱。”

  在疫情期间,更有人利用海外留学生想要回国的急切心理或是生活相对孤立闭塞的时机,实行诈骗。在华盛顿特区读研究生的方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近由于中美摩擦,留学生对自己的合法签证身份问题本来就天天担惊受怕,这种时候更容易相信假冒“中国大使馆”的诈骗电话。

  这样的骗术其实更容易发生在留学生家属的身上,主要是利用学生和其亲友身在不同国家、沟通交流不畅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诈骗者会通过盗用留学生的微信、QQ等和其在国内的亲朋好友联系,以此学生在国外遇到麻烦(生急病、被开除、被逮捕)等理由,诱骗国内的亲友汇款。李同学两年前从英国高校研究生毕业,对于她来说一个难忘的经历就是父母差点儿就给骗子交付了上万美元。“现在中国留学生人数非常多,很多家庭都会有正在留学的孩子,且情况大同小异。”李同学回忆称,当时骗子的借口是未缴纳学费,将要马上被开除学籍。骗子利用两边的时差,使她的父母无法马上联系她确认情况。“所以一方面学生应随时和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家长遇到类似情况也应该和孩子取得联系。毕竟就算真的是未缴纳学费,也不会在时间上这么紧迫,还是有沟通的余地的。”

  除了精心布置的大型骗局以外,留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骗术。其中有一个在欧美高校非常普遍——高校的师生都有一个以学校名为后缀的邮箱,而这个邮箱往往是公开的,如在系里的网页上和许多其他地方都会出现。骗子往往会盗取或者伪造某位教授(经常是系主任)的邮箱,然后冒充这位教授给其他老师和学生发邮件,以要办活动为由,要求大家帮忙购买现金礼卡,并且在买到现金礼卡之后将礼卡卡号和密码发给冒充者,骗子就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把礼卡充到自己的账号。正在美国高校就读博士、目前正在做助研的王同学对记者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这样冒名顶替教授的诈骗邮件。就在不久前,系里还有一位老师上当,被骗去800多美元。”

  几名留学超过5年以上的学生告诉记者,重要的机构(如中国领事馆、当地移民局等)都不会使用电话传递重要信息,一般是通过当面或者正式纸质信件的方式。方同学向记者讲述自己刚到海外时的经历,他在开学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当地使领馆一次面向留学生的欢迎会。当时有使领馆负责留学生事务的老师对他们说,如果碰到自称“使馆人员”的电话称学生的资料有问题,一定要再拨打当地使领馆的官方电话确认。“那位老师称,学生一定不要害怕联系使领馆,觉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不想麻烦别人,这是不对的。使领馆的留学部门的工作就是保证当地留学生的安全。”

  对于在国内的家长来说,平时最重要的就是和身在海外的孩子保持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如果遇到情况,要和孩子进行实时视频通话,不要轻信文字或语音信息。还可以请身边懂英语的朋友打电话或发邮件到学校核实。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移民局、警察局、领事馆,还是医院、学校,都不可能简单用钱解决问题,更不可能十万火急索要钱财,因此不要盲目畏惧权威,更不要有花钱消灾的心态,这样就会让诈骗者无机可乘。

Tags:留学生(67)新冠疫情(4)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疫情期间,留学生需严防诈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